您好,欢迎访问本站博客!登录后台查看权限
  •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,那么赶紧使用Ctrl+D 收藏吧
  •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!

欧阳询的行书很精彩

篆书作品 2023-09-28 646 次浏览 0个评论

说起欧阳询,大家都熟悉,“欧体”楷书到现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的典范。那么,以欧体楷书闻名的欧阳询,他的行书会是什么风格呢?我们今天就通过他的三幅行书作品来欣赏一下他的行书神采。

欧阳询《梦奠帖》局部

首先,我们还是先要大概了解一下欧阳询。欧阳询,字信本,潭州临湘人,隋末唐初著名书法家,官至太子率更令,世称“欧阳率更”。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擅长书法,被称为“小欧”,所以欧阳询被后人称为“大欧”。欧阳询初学王字,后来又涉猎汉隶、章草和北碑等,可以说是博学百家,取百家所长,最后形成法度森严,刚健遒劲的书风。其楷书被称为唐人第一,被后人称为“欧体”,也叫“率更体”。

欧阳询《梦奠帖》细节

下面我们主要来欣赏学习欧阳询的行书。

一、梦奠帖

此帖全名《仲尼梦奠帖》,为欧阳询晚年所书,元代书法家郭天锡在跋中评价道:“此本劲险刻厉,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,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,世之欧行第一书也”。全篇运笔从容不迫,气息流畅,字方而笔圆,秀丽而刚劲。用墨淡而不浓,并且是秃笔写成,转折自如,每一笔都恰到好处,每一笔都流畅自然,并且脉络清晰,稳重扎实。虽是行书,却处处严谨合法,实属精品。

欧阳询《卜商帖》局部

二、《卜商帖》

此帖全名《卜商帖读书帖》,为唐代双钩摹本。帖上有瘦金体题跋道:“晚年笔力益刚劲,有执法廷争之风,孤峰崛起,四面削成,非虚誉也。”。据说是宋徽宗所题,可以说是准确的概括了欧阳询行书的书法特点。从笔法上看,此帖师法二王,有加入了一些碑学的气息,以笔为刀,圆润刚劲,将楷书的法度和行书的流畅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。结体上也是舒朗厚重,转折处圆润果断,下笔锋利,斩钉截铁,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,这方面和二王的书风大为不同,可以说是独具风貌。

欧阳询《张翰帖》局部一

三《张翰帖》

此帖也称《季鹰帖》,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,为唐人钩填本,是欧阳询的行书代表作之一。欧字历来以险绝著称,此帖也不例外,字形上以长取势,并且字的下端向左倾斜,而精彩的是又出一奇笔将重心调整回来,形成一种逆反之势,正可谓“险中求稳,独具一格”。在结体上,此帖也是别具匠心,严谨之中又浑然天成,所有这些,都体现了欧阳询精妙的笔力和书写时的胸有成竹。

欧阳询《张翰帖》局部二四《行书千字文》

欧阳询书《千字文》,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:蔡襄题识过的《草书千字文》、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《楷书千字文》,现存的这本千字文。帖后仅存王诜跋:“东坡云,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,无所措其奇。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,不容弹矣。仆非唯爱此评,又爱其笔札瑰伟,遂白主人而取之。主人自有好事之病,怜我病更甚,故取之而不拒之也。晋卿书。”

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,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。其中“书”字误书为“画”,而李渊的“渊”字缺笔以避讳。据陈垣《史讳举例》考证,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,最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《泰师孔宣碑》。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,那就更没有必要避“渊”字讳。

徐邦达《古书画过眼要录》在提到本帖时,曾指出,黄伯思《东观徐论》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:“世有欧(阳)率更行书《千文》一卷,乃是集其字为之者。”所述不知是否此卷。

《千字文》长篇巨制,是不可多得传世行书佳作。在用笔上依旧险绝,较之《梦奠帖》则更为内秀,含筋骨。此帖亦是许多学习欧阳询风格行书的学书者的重要参照范本。

欧阳询《行书千字文》局部

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欧阳询,说他:“询八体尽能,笔力劲险。篆体尤精,飞白冠绝,峻于古人,扰龙蛇战斗之象,云雾轻笼之势,几旋雷激,操举若神。真行之书,出于太令,别成一体,森森焉若武库矛戟,风神严于智永,润色寡于虞世南。其草书迭荡流通,视之二王,可为动色;然惊其跳骏,不避危险,伤于清之致。”

书法家、书法理论家虞世南也夸赞他写字时,“不择纸笔,皆能如意”。

欧阳询在同时期书家中影响极大,而今天来看,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他的楷书作品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以结体严谨在学书者中倍受欢迎,影响力远超其行书。今人学习欧阳询行书者,并不多见。然欧阳询书法上承魏晋书风,其行书的风格及其作品中的可读性,十分丰富,应当重视其中用笔与趣味。

看了上面这几幅欧阳询的行书作品,大家是不是被他的这种独具特色的书风吸引住了呢?作为书法爱好者,我们在临写欧阳询楷书的同时,不妨也尝试着临写一下他的行书,这样对欧阳询笔法的认识就会更加的全面,也更容易体会到欧阳询笔法的丰富。特别是那种斩钉截铁而又收放自如的运笔能力,值得我们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去研究借鉴。


▍素材来源:书法空间

▍综合整理:书法空间  

▍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,版权归原作者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